厦门务本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

专注务实落地的管理辅导服务
帮助成长型企业降本增效

服务热线:0592-5039533

24h 热线:153-5986-8993

务本咨询新闻

学习资料
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学习资料

【原创】2018年,我们要怎样奋斗呢?

返回列表 来源:务本咨询 查看手机网址
扫一扫!【原创】2018年,我们要怎样奋斗呢?扫一扫!
浏览:- 发布日期:2018-01-03 11:40:36【

640.webp.jpg

 

原创作者:陈招贵

前言:新时代的领袖说“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”,那么作为企业家和职业人士,我们该怎样奋斗呢?

新的一年开始了,大家彼此祝福新年快乐。我们也祝福朋友们幸福安康、不断成长!然而工作的顺利、收入的增加、学习的进步、生活的顺遂,这些都不是仅靠许愿和祝福就可以得到。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,更多的是勉励大家“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”,全体国人极为振奋,朋友圈大量转载和分享。

那么,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奋斗呢?相信每家企业和每个职业人士的方式方法都不会一样。毕竟,每个人当下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也不同。

人生一世间,如白驹过隙,风雨忧愁居多数。在过去的这一年里,我们照例奔波忙碌。已近年关之时,亲朋相聚聊天,总会感慨时间飞快。也有诸多人提出疑问,为何小时候觉得一年很长,而现在却变快了?回答各有不同,但都指向一个现实—身份感不足、成就感偏低、焦虑感上升。为什么会有这般境地呢?细细思量,概因自己想要的不够清晰(没有目标或者目标模糊)、社会多元化带来价值观冲击导致处于分裂的位态、担忧未来的变化和不确定性、资源跟不上发展速度造成的无力感、疲于奔命已经冒出的各种问题。

我们要怎样奋斗呢?

首先,需要目标明确、结果导向、使命必达。

回到应该怎样奋斗这个话题,每家企业和每个职业人士,首先对自己想要什么应该有个非常清晰的界定。我们要有“愿力”,把「为」(to do)变「成为」(to be),让目标牵引动力。在这里,需要特别强调制订目标时应以结果导向型,而非资源配置型结果导向就是先确定了目标,再寻找资源和创造条件。我们不能按照“有多少面粉做多少馒头”的思路开展工作,这样往往就会受限于各种困难,条件不足就成为理由。

一些企业及个人,往往不愿意设定目标,他们也许对现状感到些许满足,也许对目标所带来的负担感到不适应,也许还有些害怕失败和自尊受到伤害。他们并不清楚,目标的作用非常大,它将为选择提供了坚实、明确的方向,它使我们在逆境中也不容易放弃,也让我们减少厌烦感,增加成就感。更为重要的是,目标能使我们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。

确定目标需要突破局限。局限是“砍柴的以为皇帝挑的是金扁担”。白马的目标是拉玄奘大师到西天取经,而磨坊里的驴子把不断重复在原地拉磨视为目标,它们各自的见闻和视野自然也就差异很大了。因此,设定更高的目标,同样也能让我们的突破局限,提升格局。

面对已经确定的目标,我们需要使命必达的信念,而不是尽心而已、尽力而为。无可退路、没有理由之时的选择才是真正的决策。使命必达是《致加西亚的信》中的送信人罗文历经艰难险阻的行动,是玄奘西天取经的壮举。

其次,需要努力追求平衡与充分的发展。

在这个转型的新时代,我们需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。我们需要和乡下社会底层的宗亲保持热络以维系情感,我们还得和学术专家教授学者攀谈以增长见识,我们也要和不同背景不同行业企业家高管交心以提升价值。

在和社会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时,让我们体会到多元化带来的不同价值观的冲击,促使我们不得不变换频率寻找最合适的沟通语言及方式。与他们互动交流,我们期待着一个确切、肯定的答案,以此来消除心中的模糊与不确定性。然而,我们发现这些其实都是做不到的。我们开始处于分裂的位态,自我认定的身份感明显不足,焦虑感也油然而生。我们发现以下的一些事实:

底层人关注运气的成分远多于主观的改变。

大部分的平庸者仍然信奉勤奋胜过一切,难以理解方向远比努力重要。

那些准中产阶层更加关注社会的公平,他们对过程如履薄冰,对结果如临深渊。

我们想把不同阶层的人当作镜子,照出真实的自我,结果往往让我们失望。因为我们发现,大家其实都在寻找事务的差异性,确定差异的成因;大家也在寻找事务的相同性,确定内在的根本。我们惊讶地发现,人类永远做着相同的事情,但所有的事情,都是想做成自己的样子。我们惊喜地发现,成功的经验始终难觅,而失败的教训必有一条,那就是“相信并且依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”。

十九大的报告中,“不平衡不充分”这六个字已经概括了我们这个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。个体也是这个社会的一部分,自身的不平衡不充分,意味着我们还不是一个“完整的人”。著名的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作者史蒂芬·柯维说过,我们每天忙碌和奋斗,都是在努力均衡地满足包括身体、头脑、心灵、灵魂这四样的需求,如果有一样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,就会产生很多人生的缺憾及混乱,也就是发展的“不平衡不充分”,导致我们俗称的“不成功”。为了让个体得到均衡发展,史蒂芬·柯维认为,这四样的需求及其品质(对个体的素质要求)如下:

身体—生存、生活下去—自律;

头脑—学习成长与发展—愿景;

心灵—希望得到被关爱—热情;

良知—活得有意义有价值—良知

而对于经营企业,面临着多元化的内外部经营环境,仍然可以按照“完整人”的思维进行思考,以便寻找到对应的成功关键因素,由此确定了企业领导者(包括高管)的四项职责:

身体—自律—结构—整合体系;

头脑—愿景—策略—探索航向;

心灵—热情—实施—充分授权;

灵魂—良知—文化—以身作则。

综上所述,努力追求平衡与充分的发展,对个体而言,我们需要不断修炼,提升“自律、愿景、热情、良知”四样的品质以此均衡满足我们身体、头脑、心灵、灵魂的全方位的需求。对企业家高管而言,要把探索航向、整合体系\充分授权、以身作则作为四项基本职责,以此均衡提升管理的效能。

第三,我们要坚守专业、因势利导、心存敬畏。

前些日子,听说乡下某个阿婆的土鸡蛋正宗,专程开车去买,由于没有带现钞,就和她商量由谁转交。她说让微信转交即可,弄得我目瞪口呆,开始惊讶互联网移动支付已经渗透到中国各角落的末梢神经。阿婆说找她买蛋的人很多,收钱不方便,才让孙女给弄一个带声音的微信支付,以前找她买的只有镇上的驻村干部,他都会备好现金,就不要微信了。我们以为面对互联网转型,所有人都无能为力,乡下阿婆也被卷入。然而事实并非如此,如果阿婆的土鸡蛋质量不好,口碑很差,她永远都不需要微信支付。

多年来,我认识一个自行车修理工,一次问他是否担心社会变迁而失业。他的回答同样让我有很大的启发:我能修自行车,说明我的动手能力肯定很强,修这么多年了,我的技能还可以,即使换了别的工作,我也同样可以有饭吃。对啊,修车工有了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,就能立于不败之地。我听说最近他每天修理共享单车都忙不过来了。面对互联网转型,就要像那根自行车链条一样,首先需要有“硬”功夫,再结合“柔韧”的属性,结果自然不差。

几年前,“上帝粒子”被发现,物理学界对“质量”一词做了至今以来最精准的定义:质量是一种抗拒被移来移去的属性。所以,面对巨大的变化和不确定性,我们有天然的“抗拒”属性,但惟有足够的“质量”,才能真正应对各种变化。乡下阿婆提供质量稳定的鸡蛋,修车工的技能和动手能力,他们依靠自己的专业专长,并没有被互联网转型的旋风刮倒。专业和专长,保证适合需求的“质量”,才是我们应该坚守的东西。

自然、社会、经济、科技等方面快速变化,带来了各种不确定性。在新的一年里,在科技应用方面,人工智能、新能源、新材料到底会给我们生活和企业经营带来哪些深远的影响?大部分人或许仍不得而知,我们生怕在这些变化面前坠落;在新的一年里,涉及台海、朝核等地区热点问题上,我们一些人既希望国家能强硬表现、虎虎生威,又难免对稳定的生活受到冲击而忧虑;在新的一年里,对宏观经济政策、原材料价格、市场等可能的波动,我们仍然心中没底,尽管制订了目标和策略,但还是担忧变化导致难以落实……

我们希望不可预测性带来刺激。我们又担心不确定性的局势动荡失控。

真正的问题永远难以解决,最高境界是给予转换。我们呼唤优秀的领导人,我们也希望自己借机成为优秀的领导人,善于利用“不确定性”,懂得因势利导。

对青天而惧,闻雷霆不惊;履平地而恐,涉风波不疑。我们要在巨变的新时代,保有底线思维、敬畏之心。唯有在顺时有所畏惧,逆来才可处之泰然。

第四,还要更合理配置我们所能掌控的有限资源。

2017 年的“红黄蓝”事件,乃至于追溯更早之前企业违规经营导致的各种社会热点,我们都可见到“关键性的稀缺资源跟不上发展速度的需求”是根本的矛盾。如果我们对现状不满意,那么十有八九是“资源配置不合理”造成的。对企业而言,就要重新检讨组织结构及人员的设置,毕竟任务决定策略,而策略又决定了结构。组织结构和人员设置的优化就是更合理地配置资源。如何把资源更好地向“创造机会”的研发和营销单位倾斜,是众多成长型中小企业需要优先关注的课题。

对个人而言,最能掌握的资源是自己的“时间”,如果工作和生活有不如意的地方,我们就应该重新对时间分配进行分析,及时把时间调整到角色扮演所需的比例,包括按照前面四项职责分配必要的时间。然而,仅仅关注时间还是不够的,我们需要有十足的能量,确保注意力。事实上从当今各种营销广告的手法,都把注意力当作是“最重要”的资源。有一句话说到“你必须精力饱满,才能经得起世事刁难”,因此我们必须懂得自律,严格管理自己的健康,保证精力充沛、注意力集中。

第五,我们还要明白优先创造机会,而非解决问题。

但凡存在的都会老去,我们的2017年已经成为历史。今天存在的东西,必然是昨天的产物。不论是企业经营的成效,还是个人生活的各种状态,这些都是昨天甚至更早之前,以我们的态度、期待、价值观所做出的选择。我们往往爱把过去得到的教训应用于眼下,事实上,不论是经营企业和生活,我们总把过去发生的事情视为常态。但是决策和行动一旦做出,必然开始老旧。如果我们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解决昨天的问题,必然无法改变令自己不太满意的现状。军队的将领们不可能再为刚刚过去的战争做准备,唯一能做的事恰恰是围绕新的局势和各种可能出现的变化而训练。我们必须把创造机会放在优先的课题之上。

第六,持续学习、终生学习,方能立于不败之地。

从昨天到今天,也有很多产学研的精英,纷纷在各种平台及媒体对“变和不变”、“趋势和机会”高谈阔论,并不断产生很多新词与金句。人们希望从名师精英那里获得某些创意的灵感,甚而有醍醐灌顶、茅舍顿开的成效。然而,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,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。所以他们给出的宏大论述和课题般的见解,回到我们这里,仍然需要细化到具体的行动对策,并通过亲身实践才能有所收获。因为,碎片化的吸收不足以让我们升华到新的格局中,我们仍然需要诸如苦行僧般地终生学习,建构和完善属于自己的知识架构体系。

学习“学习的方法”,“劳者多能”,最合理就是从解决问题出发,增加解决问题的能力,通过实践和验证,不断分析总结,形成个人的经验和组织过程资产,真正实现奋斗的目标。

未来已来,我们懂得奋斗才能幸福,我们同样需要懂得如何奋斗。我们需要志存高远,更需要脚踏实地!

? 作者:陈招贵,厦门务本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